找到相关内容32篇,用时4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1)

    1) 简称为〈杨文〉; 《天台缘起中道实相》一书,(注 2) 称之为《陈书》。而笔者则尝试以读者的角色来探讨《陈书》与〈杨文〉之间所呈现的问题。  从〈杨文〉中,可以很清楚看出其立论基础,主要在于“法性即无明” (“无明即法性” );由此一词的分析中, 而推论出智者思想含有极为浓厚的二元创生; (注 3)然后又以极不确定语气说不适合定───────(注1)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佛性与般若》之研究(1)

    tautologically analytic)。至于唯识学,自中国之吸收消化言,可分为两个阶段,此即牟先生在本书中所言的前期唯识学与后期唯识学。所谓的前期唯识学是指摄论师与论师而言。《摄论》的作者是无着,《》的作者则是...消化的一个概略。至于真常系之传入中国,主要是经典的翻译,在印度,此系亦无代表性与显赫的大。相对却在中国产生了甚具影响而成熟的论典 -《大乘起信》,并且开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宗。首出的是智者的天台...

    廖钟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3355942.html
  • 依通、别、圆三教看佛家的“中道”义

    。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则进一步将这种般若融通淘汰的精神套于一存有上说,以便能够对一切法有一根源的说明,此乃智者大师创发的智慧,从这里正可显示出天台宗与大般若经相异的地方。后者只是透过实相般若作用具足一切法,但前者却进而将此般若作用套于“一念心即具三千世间法”这里(注7),而使一切法不惟在般若活智中作用具足,且在一念心中存有具足,由是得到一根源性的说明。  所以,大般若经中的“一切法趣某某...

    牟宗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768594.html
  • 陈英善: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1)

    创生; (注 3)  然后又以极不确定语气说不适合定  ───────  (注1)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印行,《佛  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一期,1996,页 111-144。  (注2...) 与缘 (无明 ) 合」 (详前文  ) 一语看出来,而且...... 』 (页 121)。 另又云:  『这种意义的宇宙创生,不能说仅仅......; 而是  染有和摄论二师之创生的浓厚...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671101.html
  • 试论太虚法师“真现实”思想的现代意义

    于这个存在者的情况是:它凭借和通过它的存在而被揭示给它自身。对于存在理解本身决定着缘在的存在。缘在的存在者身份的特异之处就在于它存在存在着。”人这种存在——此在...这则偈语,深刻透显了太虚法师倡导的人间(生)佛教思想的精神内涵,广为流传,在一直延续至当代,并将继续推展的中国佛教人间佛教思想建设中,起着一种标示导向作用。其实,不仅如此,如这则偈语所归结标示的&...

    肖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25162981.html
  • 肇论宗本义述解

    此四所涵三层义理而能恰切辨示般若思想之精义,当知其人学识之融通精入与睿智之粹炼简出;诚如意达之肇论序所称“此说周圆·,罄佛渊海乌者,肇公此四,实完备为般若学此迷宫玄塔搭架三座云梯,而可作后来者登堂入室之碑示。  又即于此为古今学人所称颂与乐道的肇论(此四收录成书通名肇论)本身而言,论初所置宗本义一文,姑不论其作者是僧肇本人抑系另有他人。然细读全文,则应如憨山所标示而内在统一涵摄底下四...

    吴希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4666226.html
  • 妙容尼师自述出家因缘

    受刺激”等等。甚至于昔日的朋友大动干戈,骂我自甘堕落,洋洋洒洒、长篇大来归劝。世人对晨钟暮鼓的生活误解太深,仅限于“青灯古佛为伴”,认为我的选择非理智、不正常、神经病。   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后来她出世未久,外公从上海请回了“二十四孝”图及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画像供奉。外公、外婆、太婆却惊奇发现,婴儿时的母亲越长越似画中的观世音菩萨,至几个月时则更像,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挺觉...

    妙容

    |出家|学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09031133576.html
  • 吴汝钧:临济禅

    刺激慧可,使他一直思索到尽头,猛然悟到“觅心了不可得”这一精要的答案。就在这句说话中,当下透出一宝贵的觉悟消息:心灵是一自动自发的主体性。在这里达摩不是长篇大去作解释,只是说了一句话去印证慧可的...“凡圣”、“佛魔”,明显不是知识问题,后者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说,有所谓对、错,正确或不正确,这不是临济所关心的问题。他所关心的,基本上还是人在生活行为中能否树立起那真正的自己或主体性。若能树立,那...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0840404.html
  • 思与禅的一种诠释与对话:海德格尔和禅宗对人的追问之比较研究

    海德格尔看来,理性也好,非理性也好,主体也好,西方哲学作为形而上学都是从生物性方面理解人,也就是说,人被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存在者。但实际上,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者,人存在存在着。海德格尔表明,一切从...与客体的关系,也不是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的关系,此在在世界中因烦神而与他人共同在世,构成“共同世界”,因烦忙而与他物相关,构成“周围世界”。在《人道主义的信》中,海德格尔更为直接指出:一方面,“人...

    王为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3340833.html
  • 阿迦曼尊者读后报告

    阿迦曼知道,有时居天使会聆听他在夜晚对弟子们所作的开示,下居或空居的天使对他都有深切的敬意” ,一个修行有了成果的尊者,受到人天的爱戴可见一般,他又能主控真正自身的解脱,是如此的不凡,感慨“佛...经行禅思。在他偶而静坐禅思时,也不让他的心意隐到专精于一的状态,而使它规律观察思惟身体的各部位。” ,此后,他即依靠著念、住的审视,做为自己修行的指南,以观察思腔做为禅观的借镜,在这关键上,不断的重新...

    德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0463815.html